6月14日,由学生处主办,中东欧语学院承办的第四十一期教授“有约”活动在世桥大厦203教室举行。本期邀请中东欧语学院的乌兰教授为大家开展题为“波兰文学简介以及波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的专题讲座,吸引了30余名感兴趣的同学参加。

乌兰教授,波兰文学博士。曾任波兰格但斯克大学校长中文系发展事务全权代表、格但斯克大学文学院中文系主任。现任吉林外国语大学中东欧语学院波兰语专业学科带头人。2010年曾荣获波兰文化和民族遗产部部长颁发的对波兰文化贡献奖。
讲座伊始,乌兰教授为同学们介绍了波兰的地理位置、国土面积以及人口数量等基本信息。接着,教授向大家详细介绍了亚当·密茨凯维奇、亨利克·显克微支、弗拉迪斯拉夫·莱蒙特、普鲁斯、玛利亚、切斯瓦夫·米沃什等著名的波兰作家与相关作品。随后,教授通过这些作家作品,亲切幽默地向同学们介绍了她在进行波兰语言翻译工作的亲身经历,让同学们了解到了多语言应用在实践中的不易与成就感。讲座最后,乌兰教授向同学们推荐了波兰的儿童绘本以及电影和书籍,便于同学们更好地了解波兰。波兰这片土地孕育了丰富的文化和文学遗产,与中国之间有着深厚的文化联系。通过翻译和文学作品的交流,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了解不断加深。这种文化交流不仅是两国之间的桥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因此,乌兰教授鼓舞在座的外语专业的学生打好专业基础,充分发挥专业优势,为文化交流共鉴和国家外交建设做出更多贡献。

中东欧语学院波兰2101丛欣桐同学有感道:“波兰文学,犹如一条蜿蜒的河流,历经岁月的磨砺,孕育出深邃而独特的故事。五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以笔为舟,探索人性与世界的奥秘。通过这次讲座,我感受到他们的作品不仅是对过往的回望,也是对未来的憧憬。在探索波兰文学的过程中,让我们随着他们的文字,漫步于时光之河,感受那份既浪漫又诗意的韵味”。
国际商学院人力2202葛陈一诺同学说:“波兰文学的译介不仅丰富了中国的文学资源,也促进了中波文化交流。通过翻译波兰文学作品,中国读者得以了解波兰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进而更好地理解波兰文学的独特魅力。波兰文学在中国的译介不仅是一种文化交流的方式,也是一种促进国际理解、增进文化多样性的方式”。
教育学院小教2201王欣阳同学说:“听完讲座,我对波兰文学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那些默默无闻的译者们充满了敬意。他们如同文化使者,架起了中波两国人民心灵沟通的桥梁。我相信,随着更多波兰文学作品的译介,两国人民之间的理解和友谊将不断加深,波兰文学也将在中国的土壤上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