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5日,由学生处主办,国际传媒学院承办的第三十八期教授“有约”活动在第四教学楼319教室举行。本期邀请国际传媒学院的包瑞峰教授为大家开展题为“历史之镜:科举、考试与大学生素养”的专题讲座,8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2024年5月15日,由学生处主办,国际传媒学院承办的第三十八期教授“有约”活动在第四教学楼319教室举行。本期邀请国际传媒学院的包瑞峰教授为大家开展题为“历史之镜:科举、考试与大学生素养”的专题讲座,80余名学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讲座伊始,包教授以瑞典学者讽刺我国发射先进火箭的小故事引入,向我们介绍了中国社会与欧洲社会发展的区别,欧洲国家工业发展突出,而我国则围绕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科举制就是其中之一。紧接着包教授生动、详细地阐述了科举制在中国的发展演变、影响以及人们对科举制的误解,让我们深刻认识到科举制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并且科举制对现代社会的各类考试也起到了规范作用。最后,包教授通过李佩甫的《城的灯》一书,告诉我们无论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我们自身都需要具备“功能性”“独特性”,才不会轻易被他人取代。并且呼吁我们要一直打人生这场怎么都散不了的“牌局”,打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讲座在学生中激起了热烈反响。汉语言文学2203的董馨宇说:“今天聆听了包瑞峰教授以“历史之镜:科举、考试与大学生素养”为主题的讲座,收获颇丰。包教授从古代的科举考试制度引入,指出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选拔人才的制度,该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为中国古代社会选拔了大量的人才,说明了科举考试在古代中国社会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这是我们国家所特有的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接着包教授转向现代社会的考试,用生动的例子从多方面向我们说明了高考在我们人生中的独特性质,包教授还说,在我们进行各种面试时,我们无时不在经历一场考试,所以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规范好言行举止。”汉语言2301廖书晗说:“科举制度,这一历经千年洗礼的选才机制,不仅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一大创举,更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迹。它通过一系列严谨而公正的考试,选拔出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而在这一过程中,考试不仅仅是一种检验知识掌握程度的手段,更是一种锻炼心智、磨砺品质的重要途径。回望科举制度,我们可以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值得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借鉴的精髓。总之,通过今天的讲座,我也意识到,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考试,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