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引领   心理健康  资助育人  军训征兵  学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吉林省朋辈心理工作室>>正文
果敢力——给予反馈 (下)
2020-06-13 11:21  

    分享人:傅羽蝶

    很高兴在岳玲老师的带领之下,我们参加了关于沟通的软技能线上培训活动,为我们培训的Jibing老师是一位CPCC、国际软技能培训师和领导力教练。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同学们都收获很多。

    培训的第一个环节,通过大家对“如果你的室友找你借500元,你会怎么回答”这一问题的分享与总结,老师引出了另一个问题——什么是果敢力。我的理解是,果敢力就是不犹豫,做事要勇敢。但是果敢力不仅仅是果断勇敢,还有自信和真实。自信在果敢力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如果不够自信,那么很难果断地去做一件事情,还有真实,如果不是在真实地表达,那么就可能会产生心虚的心理状态,也会导致果敢力的不足。

    萨迪曾经说过“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称谓。一个人的真正的英勇果敢,绝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我们的果敢不是简单地用暴力解决问题,而是通过沟通。有效沟通的三种常见行为分别是退缩、进攻和果敢。沟通的三个技巧分别为倾听、反馈和总结,此次培训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反馈。反馈,即沟通的技巧之一,可我们为什么要给予反馈呢,又要如何给予反馈呢?

    首先,我们为什么要给予反馈呢?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乔哈里窗口理论中的四个窗口区,分别是开放区、隐秘区、盲目区和未知区。重点介绍了盲目区,盲目区是指自己不知道但别人却可能知道的盲点。例如性格上的缺点或者坏的习惯,某些处事方式,别人的感受等等。通过给予反馈的方式,可以让对方看到自己的盲目区,让对方明白自己的行为或语言给你带来了一些影响。

    那么我们要怎么给予对方反馈呢?一个很有趣的方法诞生了—— “I-I-You模型”,首先第一个“I”是要告诉对方我看到了什么(I see……)或听到了什么(I hear……),老师通过举例的方式告诉我们表达第一个“I”时,我们要做到真实,不去添加主观色彩,不去解读自己所看到的或听到的,是真正去阐述一个事实;第二个“I”是指对方所作的事实给自己造成了怎样的影响(Impact),最后一个“You”是为对方提供一个可执行的建议。

    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在我们的生活中,通常会遇到一个两难的问题,当他人向自己求助时,自己的内心明明想拒绝,却因为害怕破坏两人的关系而不得不答应,在这时我们的内心和自己的选择就起了冲突。那我们不妨试一试“给予反馈”这个沟通方式,通过这种柔和的沟通方式,既遵从自己内心,又不会破坏关系,让我们勇敢去尝试,搭建起人与人之间的桥梁纽带,做一个拥有果敢力,敢于实践沟通的人。

    最后还是非常感谢岳玲老师提供的机会,非常感谢Jibing老师的培训,我们每个人都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