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人:孙宁宁
沟通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群体之间思想与感情的传递和反馈的过程,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
2020年6月6日,学习俱乐部迎来了我们的第一位男性教师Jibing,他是共创式教练CPCC、国际认证软技能培训师、领导力教练,给我们带来了“果敢力——给予反馈”的心灵盛宴。
这次分享我们共同约定:保密、没有评判、进攻、好奇,于是我带着好奇心进入了一个“新世界”。首先,我了解到沟通中常见的三种行为:退缩、进攻、果敢。退缩意味着不拒绝,是一种讨好型人格;进攻可能表现为“话中带刺”;而果敢则是在坚持自己内心声音的同时又不破坏关系。在听到Jibing老师初次讲到这点的时候,我有点疑惑,因为在我已有的认知中这两者是很难很好的并存的,也认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的有很多很多,“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后来我们进入到了乔哈里之窗。
从自我与他人对“自己”(被反馈者)的认知中了解到四个区,分别为开放区、盲区、隐藏区、未知区,我期待自己有美好的未知区,因为未知有无限可能。
最后,我们来到了:反馈的流程之I-I-You模型。在反馈的时候按照“事实-影响-建议”的顺序,并运用自己的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进行。I-I-You模型很好的解答了我对于果敢力的疑问!
I:I see···,I hear···
我观察到的客观事实。
I:I feel,I find,notice/the impact on me
我感受到事实对我的影响或对你的影响。
You:How do you feel?/I suggest you...
听我的反馈你有什么感受或我建议你。
举例,可以帮助更好的理解I-I-You模型。
①朋友借1000元用于看病:我知道你现在需要钱输液(客观事实);我现在是个学生,没有这么多钱,如果全部借给你,我就没有办法维持自己的生活了(影响);我可以借给你200元,你再向你已工作的朋友A借一下,或者可以向你的父母借些钱,就医的钱父母会给的(建议)。
②男友吸烟:B,我看到你在卫生间吸烟了(客观事实);我们已经达成戒烟的共识,因为吸烟对你的身体不好,它也可能影响到我们的关系(影响);我希望当你想吸烟的时候可以多想一想“我们”,当你想吸烟消愁的时候,可以把不美好的事情告诉我,我们一起化解,或者我们可以想一想用你喜欢的东西去取代吸烟,你觉得呢(建议)?(俱乐部小伙伴提供的场景)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实践,拥有了I-I-You模型的知识,学以致用,使它真正成为属于自己的沟通“超能力。”
谢谢Jibing 老师精彩的分享,感谢岳玲老师对我们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