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引领   心理健康  资助育人  军训征兵  学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园百科>>正文
心语心意丨翻越“三座大山”, 铸就成长勋章
2025-06-06 09:03  

时间如白驹过隙,仿佛昨天还是刚刚入校的懵懂少年,转眼就到了毕业的时节。回首过去,竟蓦然发现,生活中虽然总是磕磕绊绊,但自己已经渡过重重高山。现在,让我们感谢自己一起面对最后的“三座大山”,迎接未来更加精彩的人生!

第一座大山:应对毕业

面对论文、答辩、学分等时,

拆解任务,化整为零:

将庞大的毕业设计/论文分解成小步骤。

寻求支持,善用资源:

积极寻求导师指导帮助。

管理“拖延”与“完美主义”:

在有限的时间内一点点完成。

照顾身心,保持状态:

规律作息: 尽量保证充足睡眠。

第二座大山:应对就业 

调整期望,理性定位:

拓宽选择面:考虑相关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不同性质的单位(国企、民企、外企、创业公司、非营利组织)、甚至不同城市。灵活看待“专业对口”。

积极行动,提升效率:

精修求职材料:针对不同职位定制简历和求职信,突出匹配的技能和经验。寻求老师、学长学姐或专业人士的修改意见。

主动出击:利用好校招平台(学校就业网、招聘会)、主流招聘网站(前程无忧、智联、BOSS直聘、领英)、行业垂直平台和人脉网络(老师、校友、亲友)寻找机会。

充分准备面试:研究公司和职位,准备常见问题(宝洁八大问等),进行模拟面试,练习表达和展示能力。每次面试后复盘总结。

管理求职压力与挫败感:

允许情绪存在:求职被拒、石沉大海是常态,感到沮丧、焦虑很正常,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但不要沉溺其中。

设定求职时间:每天或每周固定时间专注投递和准备,其余时间做其他事情(学习、运动、爱好),避免全天候焦虑刷招聘信息。

建立支持圈:与同样在求职的同学交流(避免过度比较)、向家人朋友倾诉、或寻求学校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第三座大山:应对分别焦虑 

承认并接纳离别情绪:

认识到不舍、伤感甚至恐惧是人之常情,是深厚情感的体现。不要压抑或否定这些感受。

允许自己哭泣、倾诉或通过写日记等方式表达出来。

创造有意义的告别仪式感:

好好告别:主动组织或参与散伙饭、毕业旅行、宿舍卧谈会、校园重游等活动。

表达感谢:向重要的老师、朋友、同学当面或写信/发信息表达感谢和祝福。

拍照留念:和重要的人、在重要的校园角落合影留念。

整理物品:整理宿舍物品的过程也是整理回忆的过程,带走有纪念意义的小物件。

展望未来,建立新的联结:

关注新起点:将注意力部分转移到对新生活(新城市、新工作、新学习)的规划和期待上。

保持联系:与亲密好友约定保持联系的频率和方式(定期通话、视频、小群聊天、线上游戏、计划未来见面)。高质量的线上交流可以维系情感。

开放心态结交新朋友:进入新环境后,主动参与活动、加入社群,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网络。

珍惜当下,创造最后的美好回忆:

在离校前的有限时间里,放下一些焦虑,专注于和朋友们一起享受最后的校园时光,做那些一直想做的事(再看一次校园的日落、再吃一次食堂的招牌菜、再参加一次社团活动)。

理解关系的流动性:

认识到人生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朋友相伴,有些关系会随着时间和距离自然淡化,这是成长的常态。珍惜曾经的陪伴,也祝福彼此的未来。

亲密的关系(如恋人、挚友)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去维系和发展,但也需要尊重彼此新的人生轨迹。

允许自己为告别感伤,也记得抬头看看前方的路;允许求职路上有跌倒的狼狈,也要相信每一步都算数。那些与你同行过的人,即使散落天涯,也早已成为你生命的一部分。深吸一口气,稳住脚步,你比自己想象的更有韧性。青春不是完美无缺,而是带着勇气在未知中前行。

毕业不是终点,而是新旅程的起点。眼前的“三座大山”—学业、就业、离别—确实沉重,但每一座翻越过去,都是你成长的勋章。

毕业快乐,亲爱的学长学姐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