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引领   心理健康  资助育人  军训征兵  学风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园百科>>正文
共抗艾滋 共享健康|第35个世界艾滋病日
2022-11-28 15:31  

1.什么是艾滋病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或称后天免疫缺乏综合征,英语: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音译为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具有传播迅速、发病缓慢和病死率高的特点。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

    性传播:是目前全球主要的传播途径(70%以上);女性被感染的机率高于男性。

    血液传播:输入被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共用注射器吸毒;病毒携带者的器官移植及人工受精等;其他如刮脸、纹身、口腔科、非一次性器械消毒不严以及被HIV污染的针头或其他物品刺伤等。

    母婴传播:HIV母婴传播感染率约为30%左右;怀孕、分娩过程中被感染(占2/3) ;哺乳期被感染(1/3)。

2.艾滋病的危害

(1)对个人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对家庭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对社会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对儿童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3.艾滋病如何预防

预防通过血液传播:                                              

    1、远离毒品(不吸毒);

    2、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

    3、到正规医院或诊所进行治疗活动;

    4、避免共用牙刷、剃须刀等行为。

预防性途径传播:                                                    

    1、树立健康的性观念,谨慎性行为;

    2、正确使用安全套;

    3、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患有性病,尤其是造成生殖器局部溃疡的性病使HIV的传播更容易、也更易获得。

预防母婴传播:                                                      

    1、避免HIV感染;

    2、感染HIV的妇女最好不要生育;

    3、根据产科指征选择择期剖宫产术或自然分娩;

    4、避免母乳喂养及采用混合方法喂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