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漫长的暑假生活后,同学们终于进入到了期盼已久的大学校园,面对一个全新的世界,你是否已经准备好迎接这份全新的挑战了呢?
新生初入大学的常见心理问题 :
1、失落心理
失落心理是一种对自己某种行为后果或境遇与预期相差甚远而感到失望的一种消极心态。其产生与两种因素有关:
(1)感到学校或专业不理想。这是一种较普遍存在的、影响新生情绪的消极心理。由于对录取学校所学专业不接纳、不认同,导致对前途的茫然、失望,心理上的抵触情绪和失落感比较严重。
(2)所上大学与理想中的大学差距太大。由于入学前将大学生活过分理想化,入学后却发现了现实的生活与想象中的差距,使得他们产生了很大的心理落差。过高的期望值与大学的现实生活反差较大,导致部分新生入学出现情绪波动和失落。
2、放松心理
高中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体验是学子们终生难忘的“黑色的六月”。经过三年超负荷的拼搏,使身心能量过度透支,入学后也难恢复。再加上老师、家长和朋友为了激励他们考上大学,运用“大学就是天堂”手段,使很多新生产生“进大学等于享受”。整天沉湎于交朋友,认老乡,玩游戏,看小说,谈恋爱等活动中。
3、茫然心理
这种心理问题是目标缺乏所致,故也可称之为“目标缺乏症”。因为目标具有动力、导向和激励作用,中学阶段奋斗目标非常明确与强烈,即一切围绕高考而拼搏。面临严峻的升学压力,每个学生的生活都是高效、专注、充实的,个体的潜能被最大限度挖掘。考入大学后实现了目标,如不及时建构新的目标,就会导致目标丧失。有的新生在入学初期时新的人生目标尚未确立,出现目标丢失和理想真空的状态,动机缺乏,意志减退,导致行为懒散。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是由于比较自己与别人某一(些)方面进而产生己不如人的一种心理状态,自我评价偏低。产生这种心理的原因有很多种类,如学校、成绩、能力、出身、外貌、气质、经济、社会地位、所在环境等。大多数新生,在中学时代或多或少都有过一段对未来的向往,进入高校学习也许并不是自己的“理想”,加上一种新的竞争压力使不少学生产生心理失衡,转向自卑。另外,还有部分同学会因为学习优势的丧失、家庭经济的贫困、缺乏文体特长、人际交往障碍或身材相貌缺陷等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严重的自卑心理,影响心理健康。
5、人际交往障碍
人际交往是人与人在交往中建立的直接的心理上的关系,是同学们在社会上立足必不可缺的条件。成为大学生后,同学们的心理渐趋成熟,独立意识增强。但如果同学们对这种变化缺乏了解,处理不当,往往会使自己的性格趋于偏激,难以控制。与同学无法交朋友.生活习惯的格格不入人际矛盾。
心理调适方法:
初入校园的新同学该如何迅速调整自己的身心,以尽快适应新学期的学习和生活呢?
· 1 ·调整心态
每一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有的人适应能力强,有的人适应能力弱,到一个新的环境,如果你适应能力比较差,也不需要担心,你也会慢慢适应的,只不过你的适应过程比较久一点而已。要记住人各有不同,不必要事事与别人比较,首先做好你自己就好。
· 2 ·调整生物钟
生物钟作为人在不断强化下所形成的自身的一种生命规律,好的生物钟对人的生活能起到较好的推动作用。暑假期间,同学们可能会通宵玩耍或很晚睡觉,所以开始新的学期时,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是很有必要的,养成早睡早起,按时午睡的习惯,重新做到起居有序。
· 3·丰富社交活动
大学有着丰富多彩的活动,各种各样的社团,同学们可以选择参加一些大学的活动,这样不仅能锻炼你的能力,还能帮助你交到更多的朋友,帮你更快的适应大学生活。
· 4 ·确定学习目标,制定学习计划
进入新学期,应该有新的计划和打算,可以好好计划一下。例如新学期要主攻哪几门课程,要学习什么新的技能,要提升什么能力,是不是要培养一门爱好等等,计划的内容应适中,期望值不宜太高,不能执行几天就自动放弃,持之以恒才最为可贵。
· 5·寻求外界帮助
如果同学们有烦恼和困惑,可以选择向自己的父母、老师或朋友倾诉,听听他们的建议。还可以到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找我们专业的心理老师进行预约咨询,主动寻求他人帮助也能更快解决自己的问题哦!
青春年华,不能得过且过,回首过去,不能徒留遗憾,开学日到,愿你把心留在校园,发奋求学,迈向成功未来,开学日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