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工作  奖助勤贷  学风建设  国防教育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心理健康>>心园百科>>正文
拖延症 | 人为什么会拖延?
2020-10-23 12:10  

    1.拖延症的表现

    生活中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行为:明明一直想完成一个任务,却迟迟没有迈出第一步。比如周五晚上想制定一个周末计划,但一直到周末结束都没有开始。又或者是早就想好要在考试前好好复习,也明白考试的重要性,却依旧在学习和玩耍之间选择了玩耍,迟迟不进行复习。诸如此类的表现,我们都可以将之归为:拖延症。

    2.拖延症的定义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把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

    拖延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一项调查显示大约75%的大学生认为自己有时拖延,50%认为自己一直拖延。

    严重的拖延症会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带来消极影响,如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的自我否定、贬低,并伴有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现这种状态,需要引起重视。

    3.拖延症背后的原因

    一、对要做的事情不感兴趣或不了解其意义

    很多人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学着自己不喜欢的东西,这些不是出自于内心做的事情,往往会导致人们产生抵触心理。因此人们也就会将这些事情一拖再拖,直至不能再拖。

要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本来就是很需要意志力去“逼”自己的,更不幸的是,一般这些人还不知道自己做这些的意义是什么,这更使拖延症雪上加霜。

    二、专注力不够集中

    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拖延症的人们往往专注力不够集中。

    同样是写作业,大部分的学生会先抓紧时间写完作业再去玩耍;而有拖延症的学生,在写作业的时候却会东张西望,一会儿观察一下落在书桌上的小虫子,一会儿转个十几分钟的笔,总之就是不能静下来写作业。等到别人把作业写完了出去玩了,他们也眼馋了,一边写着作业还一边留神注意看别人玩什么,于是作业写得更慢了。

    三、对于时间没有概念

    时间感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有些人缺乏对时间的认知。这种缺乏可能与小时候的生长环境相关,但也有可能纯粹就是对事情不上心,于是自然没有发现时间消逝的如此之快。缺乏时间感往往会导致事情被拖延完成。

    4.拖延症的解决措施

    一、想象一下长期收益

    有些时候人们选择拖延做某些事情时,是因为看不见它的效益,这时不妨想象一下坚持做这件事的长期效益。比如说每天跑步半小时,可能一开始感觉不到效果,但是长期以来就可以使身体健康、塑性。如果坚持不下,可以给自己看一些健身成功的照片,以此激励自己。

    二、计划获得短期回报

在遇到一些不想做但又必须完成的事情时,我们可以给自己安排一些小奖励作为短期回报。譬如如果必须在三个小时之内交一份策划案,我们可以奖励自己在做完策划案时好好地吃一顿。诸如此类的小奖励可以激发我们完成事情的欲望。

    三、结构化拖延

    接纳自己的拖延是改变的第一步。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把需要做的事情进行排序:把看起来最紧急、最重要的事排在最前头,同时选择另一些也很值得做也比较重要的事位列其后。完成后边这些任务,就变成避免去做清单最上方的任务的一种手段。借助于这种排列得当的任务结构,就可以完成首要的事情。

    结语

    拖延症其实很普遍,不仅我们普通人会有拖延症,就连获得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乔治·阿克尔洛夫也有拖延症。因此,拖延症并不可怕,只要我们用对方法,就可以有效抑制住拖延症。

    一周即将过去,希望同学们学有所得,抓紧时间完成学习任务,不再拖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