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工动态  思想政治教育  辅导员工作  奖助勤贷  学风建设  国防教育  心理健康 
当前位置: 首页>>学工动态>>正文
国际宽容日:“宽”以待人,有“容”乃大
2020-11-15 19:13  

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冷战格局的瓦解,国际上对于和平与民主的呼声日益高涨。1996年,联合国大会根据国际教科文组织的提议将每年的11月16日定为“国际宽容日”,旨在增加“可视性”,至少每年一次让世界各国、国际机构、非政府组织和个人的目光聚焦于“宽容”主题,并为此贡献力量,促进多民族文化的发展,丰富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宽容不是道德,而是认识。唯有深刻地认识事物,才能对人和世界的复杂性有了解和体谅,才能有不轻易责难和赞美的习惯的习惯”,这是柴静《看见》一书中的一段话,在小编读来,这是只有一个人在见识过大是大非后,才能做出的坦然回应。从中流露出的随和不正是我们对宽容的理解吗?或许这时我们也就能明白地铁上迟迟不肯为老人让座的年轻女孩的难言之隐,也就能理解“可恨之人,必有可怜之处”这句古话的含义。事事皆有因果,如若只是单从一“果”来看,未免有些断章取义,十有八九只会看出个面目可憎,因此我们要学会看“果”也看“因”,或许只有在全面的了解后,才有可能做到真正的谅解与真正的宽容。

在“国际宽容日”举办的第二十四个年头的今天,区域冲突还是时有发生,战争的硝烟并未彻底湮灭,但它的设立无疑给国际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当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利益双方如果不能以一个平和宽容的态度对待问题,势必会造成“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两败俱伤局面,而我国在这一点上则深谙其道,因此在我们国家的对外交往案例中,不难发现我国在加强国际间友好交流,搭建互利共赢平台方面的努力。同时,我国也将继续秉持着儒家中庸之道,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倡导国际关系民主化,促进经济全球化朝着有利于各国共同繁荣的方向发展。总之,学会“宽容”不仅有利于人际交往,而且对国家间形成友好合作关系大有裨益。最后,让我们都学着宽容吧,对他人,也对自己。